《思考整理學》閱讀筆記:用工具賦能思考

發表時間: | 分類: 閱讀筆記 | 評分:7/10 | 字數:1915 | 閱讀時間:4分鐘

一二三言以蔽之

在學習各種知識時,除了記憶事實與理論外,更重要的是從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,去聯想、疊加看似不相關的知識,成為能獨立創造新價值的飛機人。

書籍

為什麼我會讀這本書

其實忘記當時為什麼選這本書,可能想看一下日本對思考這個主題的想法,而且這本書的副標是「最多東大生、京大生讀過的一本書!」,或許抓住了我的眼球。

第一次順順地閱讀,好像沒有太多記憶點。不過最近重新整理閱讀筆記跟延伸思考後,好像也有一些所得。

這次摘錄觀點會混雜比較多我的思考整理。

摘錄觀點

不要成為滑翔翼人,成為飛機人!

這本書的初版是在 1983 年,其實是蠻有年代的一本書。書中的主軸是在提倡獨立思考的重要性,作者警告在強調「服從」的學校大眾教育下,會產生很多習慣「被教導」要做什麼的「滑翔翼人」。在有人指導且目標明確時,可以穩定地執行任務。但在需要透過創意解決問題,甚至考慮現代已經是越來越複雜的 VUCA 時代,擁有能夠獨立飛行的「飛機」能力是更重要的事。特別在電腦與 AI 都越來越強大的現代,滑翔翼人有更高的機會被電腦取代。

不要相信你的頭腦,它不是強健的儲存系統

在思考時,我們會考慮我們已知的一切,像是相關的事實、理論、知識...等等,檢視其中的邏輯與解決衝突,來推論出我們想要的答案。

小心!當我們試著提取腦中已知的事實時,可能會掉入可得性偏誤(Availability Bias)的陷阱。為了有效率的思考,我們會過度相信我們從腦中提取出的內容,但我們腦中會記憶什麼內容大量受到價值觀、意識形態所影響,那些我們不理解、不相信的資訊會自然地被遺忘,甚至被扭曲。

當然我們可以蒐集更多的新資訊來使思考更準確,但我們通常受限於時間等經濟因素,沒辦法花這麼大的能量來思考,但至少我們應該找回過往曾經擁有的知識來幫助判讀。因此,建立一個能夠促進你思考的筆記系統相當重要,你有了可以外化的儲存空間,就少了遺忘的風險。切記,要確保你的筆記系統支援高效率的搜尋功能,讓我們可以隨時安心儲存及提取內容。

第一層、第二層、第三層知識

我喜歡這本書將知識分層了以下三層:

  • 第一層知識:記憶

  • 第二層知識:連結——集結、整理同類的事實和知識,連結這些事物之間的關係

  • 第三層知識:萃取——以第二層知識為基礎,進一步轉化、萃取當中的規則與道理

第一層知識:記憶

當我們認知新的事實或理論,而還沒有時間對其有過多的見解時,我們會試圖將它寫入我們的記憶中。期望我們在需要這些知識的時候可以提取、背頌出來回答問題。

這樣的記憶可以做簡易問答,但若不加以整理思考,沒辦法產生更多的見解和價值。

第二層知識:連結

當我們累積越來越多相關的知識與事實,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從事物之間的關係,產生更深的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。

傳統上,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都會在理論與範例中跳躍,利用更多的事實增進我們對理論的理解。當在做研究時,我們也會蒐集大量相關的資料,攤在一起做比較,找尋之間的關聯性。

近幾年的筆記軟體也紛紛提供連結筆記之間關係的功能,像是我在用的 Roam ResearchHeptabase 都是原生就有提供這樣的功能,平常在做筆記的時候就可以透過做連結來累積筆記間的關係,主動增加偶然力碰撞的機會。

第三層知識:萃取

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new idea. It is impossible. We simply take a lot of old ideas and put them into a sort of mental kaleidoscope.

—— Mark Twin

擁有足夠的第二層知識後,我們甚至有機會從中去萃取第三層知識。我們可以透過書中提到的積讀法——短時間閱讀大量同領域的書籍,增加不同想法在腦袋碰撞的機會。甚至利用心智圖、白板等等思考工具輔助,讓視覺化輔助我們思考。適時的休息抽離也很重要,去放鬆或運動,讓在潛意識中執行的 Diffuse Mode 有機會做比較大範圍、偶然性的整合,就像偶爾在通勤、洗澡過程中偶然的靈光一閃。

活用不同層級的知識

從第一層到第三層的知識,就是一個抽象化的過程,也就是哲學化的過程。我們將具體的事實抽象成更廣泛的洞見,進行更高層級的思考。

雖然抽象化有很高的價值,但我們也要注意在溝通時切換適當的層級,我們需要將抽象的概念輔以具體的事實與故事,才能讓他人更容易理解你思考的脈絡。

以工具賦能思考

在 1983 年,作者外山滋比古強調思考的重要性,不然將被擅長「滑翔翼」記憶能力的電腦給取代。

在 40 年後的今天,各種新科技都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,保持開放心態、保留探索習慣、持續學習新知,了解新工具的能力與極限、嘗試整合進生活、改善工作流,讓自己更有餘裕去生活、去思考。

讀後感

電腦擅長記憶,它其實還擅長運算,甚至在 2023 它也擅長講話和畫圖了,思考是目前人類還能守住的一塊瑰寶,學習批判性思考、培養表達能力,是新時代越來越重要的技能,有了這些技能之後,你就可以透過生成式 AI 大量探索、學習無限的知識。

提到不同層級的知識,也很建議大家要建立自己的第二大腦,參考 The CODE MethodThe PARA Method 去建立自己工作流與筆記系統原則。

讓第一層的知識可以很安心地被儲存與被提取,讓大腦更專注在思考的工作而不用害怕遺忘。甚至可以將第二層和第三層的知識脈絡儲存在 Heptabase 的白板上,可以用來還原當時思考的脈絡,也可以作為分享的工具。

願大家都能用科技與工具賦能自己,過更好的生活!

2 Linked Referenc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