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oam Research 一年使用心得分享

發表時間: | 分類: 生產力工具 | 字數:1090 | 閱讀時間:2分鐘

前言

過往其實有大概五六年的時間都是用 Evernote 作為主要的筆記軟體,後面四年有升級到 Personal 付費帳號來使用進階的功能。Evernote 帶來了簡單方便的資料擷取,付費版甚至可以做到文件內的關鍵字搜尋。只要把所有筆記和文件都往 Evernote 丟,就可以建立個人的小型資料庫。

但隨著使用時間越來越長,資料累計數量越來越大之後。當你搜尋一個研究很久的主題,相關的筆記數量很多時,簡易分資料夾與 Tag 來搜尋並不足以幫助你很快找到過往的筆記。後期常常困擾在該直接 Google Search 重新找一次答案,或是試著在自己的 Evernote 資料庫中找到過往已經解析過的答案。

去年因緣際會下讀了 How to Make Smart Notes,學習了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,帶給我一個全新做筆記的方法。朱騏的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,建立知識連結網路來活用筆記 有非常詳細的介紹。在去年 9 月研究該用什麼方式實行卡片盒筆記法,認識了 Roam Research。

Roam Research 簡易介紹

Roam Research 做為一個筆記軟體,帶來最大的不同就是雙向連結,當你把一個詞或句子用[[]]匡起來,就會開出一個頁面立刻建立一個雙向的連結。

看似簡單的改變,卻對於做筆記的思維帶來很大的影響。筆記系統不再只是一個分類資料庫,筆記間開始出現關聯,成為一個網狀的系統。不再只是把各個筆記放到相對應的資料夾、加上定義好的 tag。而是當你寫下每一行每一句時,你都與你過往的筆記再次碰撞與連結。

你或許會覺得寫筆記還要特別做出連結很困擾 (如下圖)。但其實這就是 How to Make Smart Notes 提到的——當你寫下一個筆記時,你要思考以後會怎麼用到他,留下未來重新看這個筆記時所需要的 context。

我用 Roam Research 做什麼?

日記:早晨計畫和夜間反思

這個概念是從 6 分鐘日記的魔法學到的,每日的早晨計畫與夜間反思有助於我們在現代快速節奏的生活中,留下一個反思的空間。想想生活中有什麼值得感恩的事、做得好的地方、可以改善的地方,可以重新省思生活、定義目標。

Roam Research 在每一天都會自動生成一個 Daily Note,只要簡單設定 Template,就可以快速開始寫日記。

工作日誌

如果你的工作充滿了各種會議和資訊轟炸,如何妥善的整理資料、如何適時能找到過往的資料都很重要。

在 Roam Research 中,你也可以在 Daily Note 中寫下重要的筆記,賦予相對應的連結,你就能很快速的找到同一個主題所有的筆記。

閱讀筆記

卡片盒筆記法最大的成就就是發明者 Niklas Luhmann 利用這樣的筆記系統,在他 40 年的研究生涯中出版了超過 70 本著作和 400 篇學術論文,而且跨越了多個領域。要達成這樣的成就,除了同領域的大量閱讀 (Syntopical Reading) 外,卡片盒筆記法形成了一個外部的第二大腦,你利用它輔助審視從不同來源得到的想法,解決你心中的問題。

後記

如果你對 Roam Research 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申請一個月試用,或是用免費的 Obsidian 嘗試卡片盒筆記法。也歡迎跟我分享你的心得與疑問。

#roam-researc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