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晶片戰爭 Chip War》閱讀筆記:算力戰爭才正開始
一二三言以蔽之
從晶片發展的過去看到現在,看過程中各國的角力、難題與突破,思考未來的發展。
書籍
為什麼我會讀這本書
在 2023 出版中文版的《晶片戰爭》後,不斷耳聞此書的好評,其中一大原因或許是主題與台灣的主要產業——半導體——息息相關。受到身旁很多人的好評也使我將其列為優先閱讀的書籍。
摘錄觀點與延伸思考
本書將晶片的發展,從古至今切成八大段並拆成五十四章,切成小片的故事很容易入口,閒暇時看個兩三章,十分輕鬆無壓力,很適合現代碎片化時間的閱讀。
摩爾定律(Moore’s Law)
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,約每隔兩年便會增加一倍。
因為就讀資訊工程學系的關係,在就學期間就有聽過摩爾定律,但對它的認知充其量就是神奇卻很準確的預言,沒有深究過其原因,覺得是技術的發展帶動了這樣的增進速度。
這樣的想法果然過於天真。有部分的突破當然來自於科學發現,但背後在製造、供應鏈及行銷上也都要達到高水準,才有可能有如此驚人的進步。
晶片的發展:科學 → 需求觸發 → 成本降低 → 大爆發時代
晶片的發展,一開始是從科學出發,由 William Shockley 提出半導體材料理論,並在貝爾實驗室成功證明;而後 Jack Kilby 嘗試在一塊半導體材料上組裝多個元件,發明「積體電路」,讓硬體有更多組合邏輯的能力。
快速進步的需求大多都來自技術外的觸發點,蘇聯在 1950 年代中後期開展了太空計畫,在冷戰時期帶給美國極大的壓力。1957 年 10 月 4 日,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史上第一顆的人造衛星——史普尼克 1 號(Спутник-1),這天也是 Robert Noyce 才和 Gordan E. Moore 叛離 William Shockley 的半導體實驗室、成立快捷半導體(Fairchild Semiconductor)後的第三天。美國決心投入登陸月球的太空計畫,需要為太空船設計導引電腦,是當時有史以來最複雜的電腦。使用快捷半導體積體電路的電腦,在體積和重量上都比當時用離散電晶體的電腦少三分之一,耗電量也比較低。
在為美國太空總署持續增加生產晶片的過程中,也使得快捷半導體能大幅降低成本,光是從 1961 年 12 月到 1962 年 10 月,單個積體電路的價格,就從 120 美元降至 15 美元。Robert Noyce 的願景是將運算晶片帶到民用市場。在 1960 年代中期,晶片的售價更驚人地降至 2 美元,為了能說服更多的客戶試用晶片,甚至不惜低於成本價出售。在 1968 年,民用市場的購買量就已經與軍方單位一樣多。Gordan E. Moore 提到:「Robert Noyce 的降價策略,與快捷半導體生產積體電路的技術一樣,都是重大的創新。」
後續 Robert Noyce 和 Gordan E. Moore 離開快捷半導體並創立了 Intel,創造了邏輯晶片(CPU)與記憶晶片(DRAM)。消費市場持續地擴大也引來更多人力的需求,並且是全球化的參與,在製造和供應鏈上有很多需要投入的位置。
後續的發展,亞洲國家,如日本、韓國和台灣都在其中漸漸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能搶下重要的位置,不只是自由市場競爭的結果,更多是政府在背後大力撐腰,可以分為幾個層面:
- 提供廉價資金:政府大量提供便宜的資金支援產業,當市場動盪時,有政府支持的公司仍有足夠的資金承受虧損,打敗競爭對手。三星的一位高層曾描述這是一個「膽小鬼賽局」:兩台車彼此對衝,先轉向的就是膽小鬼,由另一方勝出。
- 制定關稅、控制幣值:強大市場的國家會祭出關稅保護自家的企業,而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會努力壓低匯率,使出口更有競爭力。
- 制定法規、減稅:針對產業訂定有利的法規與稅賦減免。
- 培養人才:更改國家教育方針,資助大學成立研究機構,發放獎學金。
張忠謀與台積電
談到半導體當然不能少了張忠謀與台積電。張忠謀出生於中國,二戰後遠走波士頓求學,錄取哈佛大學讀英國文學,後來覺得走技術有比較好的出路,才轉往麻省理工學院讀機械工程。1958 年加入德州儀器,並在 1968 年隨執行長赴台商討台灣設廠案,這才是他第一次踏上台灣。
1985 年,台灣政府聘請他擔任工研院的院長,讓他成為台灣晶片開發的核心人物。1987 年,台灣政府為台積電提供了 48% 的創業資金,而張忠謀說服荷蘭飛利浦出資並轉移生產技術與授予智慧財產權,以換取台積電 27.5% 的股份。
張忠謀以過去的經驗預測未來「無晶圓廠(Fabless)」的趨勢,創造了純代工不做產品的模式。如此,晶片設計公司不必擔心自己的創意會被剽竊,而省下龐大建造晶圓廠的成本,也使新創公司更能發揮創造力;台積電生產越多的晶片,也有更多機會能夠精進製程、提升良率,因此創造互相循環的正向飛輪。
全球化已死?
晶片產業的蓬勃發展,仰賴的是全球化的供應鏈在各方面的提升,不斷達成摩爾定律的預測。當自由市場遇到政府的力量時,會產生不公平的競爭劣勢,面對極權國家更是如此。近幾年地緣政治的考量越來越重要,歐美國家從脫鉤(Decoupling)到去風險(De-risking)、到美國的晶片禁運。世界上漸漸分裂成兩組供應鏈,搭配一些遊走於兩邊的國家。未來的世界會怎麼發展?也只能繼續看下去了…
讀後感
這本書很完整地補足對半導體不夠理解的發展史,藉由這本書能暸解從技術的初始到今日的複雜狀況。台灣是地緣政治中很重要的一個點,了解歷史和國際情勢能使我們的思考更完整一點,非常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。